武波; 衣莉
文章针对兰银官话中四个二声方言的双字调进行研究,描写并对比了四个二声方言的单字调格局与双字调格局。然后从声学角度对比分析四个二声方言内部双字调与双音节词在时长、音高和音强之间的区别,结果发现双字调的时长明显长于双音节词,音高曲线和音强曲线也有相应的区别,双字调的音强有明显音谷。最后从语言接触的角度分析兰银官话二声方言双字调特点的成因,同时指出双音节词和双字调对比研究的重要意义。 |
翁毅; 孔江平
本研究通过语音意识测试探究汉语成人探测、操纵不同语音单位的能力,并讨论汉语人群押韵与基本的语音感知单位和汉语拼音知识对汉语人群建立语音意识的影响。实验以肇庆端州粤方言考察当地有/无拼音能力的两组成人被试(每组15人)在七项语音意识测试(音节意识,韵母探测,声调探测,声母探测,韵母替代、声调替代及声母删除)中的表现。测试结果显示:两组被试音节意识均完备;拼音组能熟练探测、操纵声韵调单位,非拼音组难以单独操纵声韵调,但有一定的探测能力,其中探测韵母最佳,声调次之,声母最差;产生给定刺激的押韵音节不需要从音节中提取韵母的能力;拼音组可在声-韵母边界切开音节,非拼音组不能;拼音习得会改变汉语人群的语音基本感知模式。 |
孔江平
随着语音学技术和研究方法的进步,音位学从结构主义的方法论逐渐转向认知科学的方法论,初步形成了“认知音位学”。从认知音位学的角度,建立音位首先需要有语音意识,语音意识通常定义为:母语者能感知到的不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语音意识分为自然产生的语音意识和非自然产生的语音意识两种。基于这些基本概念,本文讨论了汉语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位系统:1)音节音位系统“直音”;2)声韵音位系统“反切”;3)类声韵调音位系统“《广韵》”;4、类声韵调音位系统“注音符号”;5)音素音位系统“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发现:汉语的音位系统逐渐从基于自然语音意识的音位系统转变为基于非自然语音意识的音位系统。从语音单位上看,也从音节逐步转变为音素。基于这些研究和发现,本文对“音位系统”和“注音系统”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并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根据“音位系统”和“注音系统”的定义,我们发现在汉藏语的田野调查和音位构建的研究中,大部分建立的是“注音系统”而非“音位系统”。 |
江荻
人们长期把音节作为一级语音单位,却不知是个假象;元音和辅音一直是语音学最坚实的单位,却不知实际是字母的冒名假借;而因之形成元辅音构成音节的历史错案也无人评说。文章分析了音节没有语言学地位的原因,叙述了元音和辅音身世不明的困惑,并从历时角度剖析音节与字母的形成关系,以及从实验探索言语产生的单元形式,从共时角度揭示出发音时间结构对音节本质的规定。在此基础上,本文以颠覆式的思路再定义音节,重塑元辅音的真实地位和价值。文章最后提出,音节是在久远的历史演化中的,并通过脱落方式最终产生复杂的词音节结构和有限的纯音节形式,据此可提出一套最简音节分析方案和切分原则。 |
徐优; 王睿; 蒋坤燕; 庞青青; 何振宏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与新冠疫情相关的多维度、标准化的词语库,从而为与新冠疫情有关的心理学或神经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本词语库参考国内外情绪词语库的建立方法并采用点探测任务以及词语库中的词语作为实验材料来检验疑似具有新冠恐惧被试的注意偏向,从而检验词语库的有效性。【结果】我们通过筛选和处理,最终将196个新冠词和99个中性词纳入了词语库,然后对词语通过6个维度进一步进行分类和评估、建立了一个标准化的中国新冠词语库,词语具有较好的信度和内部一致性。除此之外,通过点探测任务检验其效用,验证新冠高相关度的词语与具有新冠恐惧被试之间的关系,词语库可靠性较高,其中材料可作为与新冠相关的情绪和情感研究。【局限】初步样本量较少以及词语库应用面需要进一步开发。【结论】我们初步建立的中国新冠词语库具有较好的信度、内部一致性和可靠性较高,可以作为未来与新冠疫情研究相关的材料。 |
董理; 程慧文
目的 探究锦州话句末语调上扬的出现比例及影响因素,客观展示锦州话语调特点;找出能反映句末语调上扬的声学参数,为语调声学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 本文结合听辨实验和声学实验,以普通话为对照,使用句末字首尾音高差、非语气词末字首尾音高差等参数描写分析了锦州话句末语调特点。 结果 句末上扬出现比例为47.6%,上扬的判定主要取决于锦州话和普通话句末字首尾音高差的关系;表疑问和震惊时锦州话比普通话上扬幅度更大;带“啊”陈述句表现上扬。 局限 本文仅从音高角度初步分析锦州话句末语调上扬的条件和表现,而上扬语调的音长和音强也与普通话有所不同,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 结论 锦州话确实存在句末语调上扬现象,但并非句句上扬;句末字首尾音高差、非语气词末字首尾音高差可作为上扬判断指标。上扬与语用目的相对应,可引起他人注意以获得回应。 |
张雨馨; 刘斌; 黄思奇
[目的] 本文针对中文出版物中不同字体、不同书写系统的阅读绩效进行客观对比研究。 [方法] 具体地,将汉字渲染成其对应字形的图像,并进一步按照语序把句子中的汉字图像折叠成为三维的句子张量。对于同一段中文文本,用不同的字体或者简体、繁体会得到句子的视觉差异化的张量表达。通过进一步将得到句子张量输入到我们设计的深度语言模型,进行文本分类等任务的测试,可以客观地比较字体和书写系统对阅读绩效的影响。 [结果] 通过在两个中文文本分类数据集上的测试发现,一些特殊不常用字体相较于常用字体的机器识别准确度较低,并且常用字体中不同字体的阅读绩效也有差异。 [结论] 通过假设检验得出使用楷体和黑体的数据集在文本分类任务上的准确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楷体相比于黑体来说阅读绩效更高。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的阅读绩效存在显著性差异。 |
submitted time 2022-01-05 Hits10453, Downloads1076, Comment 0
陈墨玉
河南荥阳方言属官话方言的中原官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没有入声。本文根据方言音系设计字表,以实验语音学的方法来提取代表字词的基频和时长等参数,依据五度标调法和归一法原则,分析了荥阳方言单字调和双字调的基频模式。借助Praat软件重新测定单字调中两个降调(阳平52、去声31),一个平调(上声33),一个升调(阴平23);测定了不同声调组合的双字调,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双字调的音变规则。荥阳方言双字调变调模式中,以前字变调为主,产生了53、42、44、32共4个新声调,其变调类型以简化型连调和异化型连调为主。 |
submitted time 2021-03-08 Hits23287, Downloads1911, Comment 0
杨洁
新绛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汾河片绛州小片。本文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以基频为主要声学参数,对运城市新绛县方言单字调和双音节连读变调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新绛方言单字调有3个调类,阴平、去声调为高降调41,阳平调为中升调34,上声为平调33。在双音节连读变调中,变化较为显著,前字、后字均有变调。阳平、上声、去声同为上声前字时发生合并。双音节组合调类一共有16种模式,归并后为13个。语音变调的规律性较强。在大部分情况下,阴平调型保持降调不变,调值会有些许变化。由于有古音为入声来源的词,阳平为前字多两种组合模式。变调多在阳平和上声中发生。 |
submitted time 2021-03-08 Hits24059, Downloads1906, Comment 0
刘思
潜江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西南官话的武(汉)天(门)片,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历来关于潜江方言在西南官话中所属分区问题、音系系统、语法特点、词汇特点等方面的讨论成果颇丰,但未曾通过数据测量对潜江方言进行过声学分析。本文通过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运用Praat软件,通过提取潜江方言单、双字调的基频信息对潜江方言的单字调和双字调进行分析,重新测量单、双字调的调值,并总结双字调中的音变规律。 |
submitted time 2021-03-08 Hits24631, Downloads1897, Comment 0